Yarn link 链接本地项目

场景

作为 JavaScript SDK 的开发者一定都知道,想要在未发布前进行测试整个包可谓是困难重重。而 yarn link 这个命令便是为了解决这个需求而产生的,它能让包引用并测试自身,即便包并未发布或不包含在 package.json 中亦然。

操作

官网链接

链接包

在命令行运行即可将当前包链接安装到这个包中,即便你在 package.json 并不会找到显式的依赖。

1
yarn link && yarn link "<package.json 中的 name 字段>"

注:如果当前包是 cli,即 package.json 中包含 bin 字段,则还会被链接到 yarn 的全局脚本目录中。
yarn 的全局脚本目录可以通过执行 yarn global bin 进行查看,如果要在全局执行,则需要将该目录设置到环境变量 Path 中,然后就可以全局运行命令了。

然后,便可以在项目中使用了(测试)

1
import <pkgName> from 'pkgName'

取消链接

如果不需要了,则也可以轻易通过 unlink 移除。

1
yarn unlink "<package.json 中的 name 字段>" && yarn unlink

注:同样的,如果当前包是 cli,则 yarn 全局 bin 目录中也会进行删除

通用 script

每个项目都这样太麻烦了,可否添加一个通用 script 脚本呢?

当然是可以的,通过 %npm_package_name% 我们便能在 srcipt 中访问到项目名

1
2
3
4
"scripts": {
"link:add": "yarn link && yarn link %npm_package_name%",
"link:remove": "yarn unlink %npm_package_name% && yarn unlink"
},

参考:https://docs.npmjs.com/misc/scripts#packagejson-vars

以后便可以直接将命令复制到 script 即可直接使用了。

注:使用 %% 包裹便能在 script 中使用,该方式在 Windows 下生效,Linux 下似乎需要添加前缀 $,不过吾辈并未测试(懒得折腾 Linux 桌面了)。
然而,问题并非不存在了,例如本地使用 Windows 构建,然而远程 CI 使用 Linux,那这个脚本就要炸了。。。所以,如果你需要上 CI 的话,还是老实改名字吧。
或者也可以使用 VSCode + WSL?#笑

为什么吾辈不对百度做 SEO 优化

闲言碎语

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而吾辈个人觉得,任何一位开发者,如果还只会用百度的话,那么终究有所不足。或许有人说这是崇洋媚外?然而事实上百度不仅在搜索质量上远不如 Google,而且还发生过多次不好的事件。正如一句话所言:谷歌一直在挑战人类智力的上限,百度却在挑战人类道德的下限!

知乎:百度和 Google 的搜索技术是一个量级吗?

综上所述,吾辈的目标用户便是能够翻墙(这件事本身并不是特别麻烦),能够使用 Google,使用 GitHub 的开发者。

实名认证

好吧,其实以上说的都不是真正的原因。对于吾辈而言,别人用什么工具,与吾辈并没有什么关系。根本原因是百度要求的信息实在太多太多了。看看,手机/邮箱/QQ/微信 一个不拉,调查户口么?呵呵,吾辈随便了,百度找不到就找不到,宁愿不要这些用户了也不想给你这些信息。

提交 sitemap 必填信息

JetBrains 1024 程序员节优惠活动

简介

一年一次的 JetBrains 优惠活动,这次是买一赠一!

注: 活动截止 10/31

image.png
image.png

说明

该次活动老用户无法直接输入优惠码购买,必须提交请求后等待销售代表回复专属购买链接。(老用户没人权系列 QAQ)

image.png

然后,果然手动化操作忙不过来了 23333
官方邮件

重要的是,这个优惠码貌似可以针对任意产品,包括全家桶那个 $249 的那个也能免费 0 折一年!官方也太实诚了吧 emmmmm
优惠码使用

链接

1024 程序员节 IDE++ 快乐翻倍!

vue 使用 git-rev-sync 确定线上发布版本号

场景

目前公司仍然没有做 CI 持续集成,而是使用手动方式(脚本)部署项目。有时候,已经修改了代码,而线上(测试环境)却还没有部署,导致测试人员认为问题仍然没有修复。那么,怎么确定线上部署的代码版本呢?难道是打开线上网站查看某个功能是否完成了么?有没有更高效的方法呢?
吾辈找到的解决方案便是 git-rev-sync

简介

官网描述只有一句话: 同步获取当前的 git commit 哈希,标签,计数,分支或提交消息。从 git-rev 分叉。
实际上就是一个同步获取当前 git commit 最新提交的一些信息,而我们可以将它挂载到 window 对象上,方便线上快速确定发布代码的版本。

步骤

安装

1
yarn add -D git-rev-sync

在 vue 打包文件中读取 git 信息

只有在打包时我们才能读取到 git 信息(本地 nodejs 运行),而我们读取完之后不能直接挂载到 window 对象上,因为打包时处于 nodejs 环境,window 对象并不存在,这时候就需要用到 Vue 提供的环境变量功能了。

引用
Vue Cli 在客户端侧代码中使用环境变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 vue.config.js
const git = require('git-rev-sync')

/**
* 传递打包时的环境变量到前端必须是以 VUE_APP_ 开头且必须只能是字符串
* @type {string}
*/
process.env.VUE_APP_GIT = JSON.stringify({
short: git.short(),
long: git.long(),
branch: git.branch(),
count: git.count(),
date: git.date(),
isDirty: git.isDirty(),
isTagDirty: git.isTagDirty(),
message: git.message(),
remoteUrl: git.remoteUrl(),
tag: git.tag(),
})

在 main.js 中读取环境变量并挂载到 window 对象上

1
2
//在 window 对象上添加 git 属性便于查看指定版本
window.git = JSON.parse(process.env.VUE_APP_GIT)

效果

效果图

总结

说到底需要这个工具的原因是因为部署的代码与最新的代码不一致,如果有了持续集成工具自动部署的话便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呢(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该项目 star 这么少的原因?)

前端使用工具强制实行代码规范(Vue)

场景

GitHub Demo

非强制性的规范都不会成为真正的规范。在之前,我们也会在团队内编写一些开发规范文档,却总是不能真正有效的执行下去,原因何在?

  • 其一,人是健忘的,就算真正看完了规范文档,也不可能记住每一条规范,并且在代码中正确实践。
  • 其二,人是懒惰的,即便有着规范,但只要写代码的时候没有强制性,那总是不会在意的。

那么,使用自动化的工具是为首选,而前端恰好有了一些可用的工具来帮助我们。

ESLint

ESLint 是一个对 JS 低级错误进行修复的工具,甚至于,现在连 TypeScript 官方也抛弃 TSLint 转向这个工具了,因为它的生态更大,实现的规则数量远远多于 TSLint,能把 JS 中的大部分低级错误检测出来,并能自动修复其中一部分。

安装依赖

1
npm i -D eslint babel-eslint eslint-plugin-vue @vue/cli-plugin-eslint

依赖解释

  • eslint: 本体包
  • babel-eslint: eslint 与 babel 整合包
  • eslint-plugin-vue @vue/cli-plugin-eslint: eslint 与 vue 整合包

进行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 .eslintrc.js
module.exports = {
root: true,
//环境
env: {
browser: true,
commonjs: true,
es6: true,
node: true,
},
extends: [
//继承 vue 的标准特性
'plugin:vue/essential',
'eslint:recommended',
],
rules: {
/**
* 禁止不需要的括号,例如 const i = (1 + 1),但该规则存在的问题是会认为类两侧的圆括号也是不合法的
* 例如: billId => (StringValidator.isBlank(billId) ? '否' : '是')
*/
// 'no-extra-parens': 'error',
/**
* 禁止魔法值,该规则的主要问题是很多误报
* 例如: offset / size + (offset % size === 0 ? 0 : 1)
*/
'no-magic-numbers': 'off',

//禁止使用 var,强制要求使用 const/let
'no-var': 'error',
//不使用未定义的变量
'no-use-before-define': 'error',
//不允许在循环中使用 await,请使用 Promise.all
'no-await-in-loop': 'error',
//不允许使用 return await,直接返回 Promise 就好
'no-return-await': 'error',
//不允许使用 console 对象,因为会打印到控制台上
'no-console': 'error',
//使用 class 中的方法必须使用 this. 前缀
// 'class-methods-use-this': 'error',
//禁止使用 alert, confirm, prompt,该 API 会阻断所有其他操作,但该规则存在的问题是有可能需要之后用上方便统一调用呢?
'no-alert': 'error',
//禁止使用 eval,该操作是危险的
'no-eval': 'error',
'no-implied-eval': 'error',
//禁止使用 new Function 创建函数
'no-new-func': 'error',
//禁止使用包装类 String, Number, Boolean
'no-new-wrappers': 'error',
//禁止把语句作为计算结果返回,请使用两条语句
'no-return-assign': 'error',
//禁止使用不应该的 concat 连接,字符串请使用 + 连接,数组则可以使用 [...arr1, ...arr2]
'no-useless-concat': 'error',
//禁止 yoda 比较,不要用 1 === i 而是用 i === 1 更加自然
yoda: 'error',
//禁止没有用的三元运算符,就算是 ⑨ 也知道这样做有问题 answer === 1 ? true : false
'no-unneeded-ternary': 'error',
//禁止无用的计算属性 const obj = { ['1']: 1 }
'no-useless-computed-key': 'error',
//如果可以使用解构,那就进行警告,例如 const name = user.name 就应该被替换为 const { name } = user,避免了重复声明,也能进行默认赋值等操作
'prefer-destructuring': 'warn',
//使用 rest 不定参数代替全局变量 arguments
'prefer-rest-params': 'error',
//使用扩展运算符代替 apply 调用
'prefer-spread': 'error',
//使用 Symbol 必须使用描述说明它要做什么
'symbol-description': 'error',
//如果可以使用反射,那就是用反射调用,Reflect 代替 delete 关键字删除对象属性
'prefer-reflect': 'warn',
},
parserOptions: {
//使用 babel 解析语法
parser: 'babel-eslint',
//使用 es2017 的语法
ecmaVersion: 2017,
},
}

如果有需要忽略的文件也可以在 .eslintignore 文件中进行配置

1
2
3
// .eslintignore
`// 忽略掉 TypeScript 类型定义文件
*/**/*.d.ts`

添加脚本

1
2
3
4
5
6
7
8
9
// package.json
{
// 其他配置。。。
"scripts": {
"lint:js": "vue-cli-service lint",
"fix:js": "vue-cli-service lint --fix"
}
// 其他配置。。。
}

运行脚本

1
npm run lint:js

现在,你可以检测到代码中的问题,并修复它了。

相关链接

WebStorm 配置 ESLint 即时检查:
WebStorm 使用 ESLint
参考: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28808857

StyleLint

StyleLint 是一个用来对 CSS 进行校验/修复的工具,和 ESLint 类似,但却针对 CSS 方面。我们使用它用来避免一些不好的 CSS 写法,也能避免 code review 时被其他人吐槽。。。

安装依赖

1
npm i -D stylelint stylelint-config-standard stylelint-order stylelint-scss

依赖解释

  • stylelint: 本体包
  • stylelint-config-standard: stylelint 标准配置
  • stylelint-scss: stylelint scss 支持插件包
  • stylelint-order: stylelint 属性排序插件

进行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 stylelint.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stylelint-scss', 'stylelint-order'],
extends: ['stylelint-config-standard'],
rules: {
/**
* 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要忽略空检查
* 下面两种都会被判断为错误
* <style lang="scss" scoped></style>
* a {}
* 上面一种是很常见的
*/
// 'no-empty-source': null,
//禁止注释两侧出现空白(IDEA 默认就没有空白)
'comment-whitespace-inside': 'never',
//scss 的特定符号将被 css 检查时忽略而在 scss 检查时才会生效
'at-rule-no-unknown': null,
'scss/at-rule-no-unknown': true,
//CSS 声明定义顺序,自定义 class 放在默认元素上面
'order/order': ['custom-properties', 'declarations'],
/**
* CSS 属性顺序
* 1. 控制外部属性
* 2. 盒模型
* 3. 视觉
* 4. 其他
* 5. 未定义
*/
'order/properties-order': [
[
//指令
'composes',
'@import',
'@extend',
'@mixin',
'@at-root',
//盒模型相关
'display',
'flex',
'flex-basis',
'flex-direction',
'flex-flow',
'flex-grow',
'flex-shrink',
'flex-wrap',
'grid',
'grid-area',
'grid-auto-rows',
'grid-auto-columns',
'grid-auto-flow',
'grid-gap',
'grid-row',
'grid-row-start',
'grid-row-end',
'grid-row-gap',
'grid-column',
'grid-column-start',
'grid-column-end',
'grid-column-gap',
'grid-template',
'grid-template-areas',
'grid-template-rows',
'grid-template-columns',
'gap',
'align-content',
'align-items',
'align-self',
'justify-content',
'justify-items',
'justify-self',
'order',
'float',
'clear',
'box-sizing',
'width',
'min-width',
'max-width',
'height',
'min-height',
'max-height',
'margin',
'margin-top',
'margin-right',
'margin-bottom',
'margin-left',
'padding',
'padding-top',
'padding-right',
'padding-bottom',
'padding-left',
//定位相关
'position',
'top',
'right',
'bottom',
'left',
'z-index',
//边框
'border',
'border-color',
'border-style',
'border-width',
'border-top',
'border-top-color',
'border-top-width',
'border-top-style',
'border-right',
'border-right-color',
'border-right-width',
'border-right-style',
'border-bottom',
'border-bottom-color',
'border-bottom-width',
'border-bottom-style',
'border-left',
'border-left-color',
'border-left-width',
'border-left-style',
'border-radius',
'border-top-left-radius',
'border-top-right-radius',
'border-bottom-right-radius',
'border-bottom-left-radius',
'border-image',
'border-image-source',
'border-image-slice',
'border-image-width',
'border-image-outset',
'border-image-repeat',
'border-collapse',
'border-spacing',
//溢出
'object-fit',
'object-position',
'overflow',
'overflow-x',
'overflow-y',
//版式
'color',
'font',
'font-weight',
'font-size',
'font-family',
'font-style',
'font-variant',
'font-size-adjust',
'font-stretch',
'font-effect',
'font-emphasize',
'font-emphasize-position',
'font-emphasize-style',
'font-smooth',
'line-height',
'direction',
'letter-spacing',
'white-space',
'text-align',
'text-align-last',
'text-transform',
'text-decoration',
'text-emphasis',
'text-emphasis-color',
'text-emphasis-style',
'text-emphasis-position',
'text-indent',
'text-justify',
'text-outline',
'text-wrap',
'text-overflow',
'text-overflow-ellipsis',
'text-overflow-mode',
'text-orientation',
'text-shadow',
'vertical-align',
'word-wrap',
'word-break',
'word-spacing',
'overflow-wrap',
'tab-size',
'hyphens',
'unicode-bidi',
'columns',
'column-count',
'column-fill',
'column-gap',
'column-rule',
'column-rule-color',
'column-rule-style',
'column-rule-width',
'column-span',
'column-width',
'page-break-after',
'page-break-before',
'page-break-inside',
'src',
//视觉
'list-style',
'list-style-position',
'list-style-type',
'list-style-image',
'table-layout',
'empty-cells',
'caption-side',
'background',
'background-color',
'background-image',
'background-repeat',
'background-position',
'background-position-x',
'background-position-y',
'background-size',
'background-clip',
'background-origin',
'background-attachment',
'background-blend-mode',
//动画
'transition',
'transition-delay',
'transition-timing-function',
'transition-duration',
'transition-property',
'animation',
'animation-name',
'animation-duration',
'animation-play-state',
'animation-timing-function',
'animation-delay',
'animation-iteration-count',
'animation-direction',
'animation-fill-mode',
//其他
'appearance',
'content',
'clip',
'clip-path',
'counter-reset',
'counter-increment',
'resize',
'user-select',
'nav-index',
'nav-up',
'nav-right',
'nav-down',
'nav-left',
'pointer-events',
'quotes',
'touch-action',
'will-change',
'zoom',
'fill',
'fill-rule',
'clip-rule',
'stroke',
],
{
unspecified: 'bottom',
},
],
//CSS 属性值顺序
// 'order/properties-alphabetical-order': [],
},
}

添加脚本

1
2
3
4
5
6
7
8
9
// package.json
{
// 其他配置。。。
"scripts": {
"lint:css": "stylelint src/**/*.{vue,html,css,scss,sass}",
"fix:css": "stylelint --fix src/**/*.{vue,html,css,scss,sass}"
}
// 其他配置。。。
}

运行脚本

1
npm run lint:css

相关链接

WebStorm 使用
WebStorm 配置 StyleLint 即时检查:
WebStorm 配置即时检查
参考 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54304313/

添加外部工具以进行快速修复
添加外部工具以进行快速修复
然后添加一个快捷键即可

Prettier

Prettier 是一个代码格式化工具,但并非针对一种语言,对 HTML/CSS/JavaScript/Vue/SCSS 都有效果。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在不同项目间统一代码格式化,以修正不同编辑器/IDE 之间格式化不同的问题。

安装依赖

1
npm i -D prettier eslint-plugin-prettier eslint-config-prettier prettier-eslint-cli stylelint-config-prettier stylelint-prettier

依赖解释

  • prettier: 本体包
  • eslint-plugin-prettier eslint-config-prettier prettier-eslint-cli: prettier 与 eslint 整合包
  • stylelint-config-prettier stylelint-prettier: prettier 与 stylelint 整合包

进行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 .prettierrc.js
module.exports = {
// 缩进宽度
tabWidth: 4,
// 单行最大宽度
printWidth: 120,
// 去掉代码结尾的分号
semi: false,
// 使用单引号替代双引号
singleQuote: true,
// 尽量在所有地方都添加尾逗号
trailingComma: 'all',
// 换行符
endOfLine: 'crlf',
}

还需要修改 eslint 与 stylelint 的一些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eslintrc.js
module.exports = {
// 其他配置。。。
extends: [
//继承 vue 的标准特性
'plugin:vue/essential',
'eslint:recommended',
//避免与 prettier 冲突
'plugin:prettier/recommended',
],
// 其他配置。。。
}
1
2
3
4
5
6
// stylelint.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 其他配置。。。
extends: ['stylelint-config-standard', 'stylelint-config-prettier'],
// 其他配置。。。
}

添加脚本

1
2
3
4
5
6
7
8
// package.json
{
// 其他配置。。。
"scripts": {
"format": "prettier-eslint --write \"src/**/*.{js,vue,html,scss,css}\""
}
// 其他配置。。。
}

运行脚本

1
npm run format

相关链接

WebStorm 配置使用 Prettier 快速格式化:
WebStorm 配置使用 Prettier 快速格式化
建议修改为全局使用 Prettier 格式化,避免记忆两个格式化快捷键

husky 与 lint-staged

强制使用 linter 检查代码,不通过检查则无法提交代码,以使 linter 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安装依赖

1
npm i -D husky lint-staged

依赖解释

  • husky: 在项目中添加 git 钩子,在 git 各个生命周期(姑且这样称呼吧)中执行一些自定义操作。我们这里主要是用在 git 提交之前执行 linter 操作,不通过则提交无效。
  • lint-staged: 简而言之,就是只针对 git 提交的文件进行一些操作,而非整个项目的所有文件。我们这里主要是用在 git 提交之前进行 linter 时只针对提交的文件,以进行渐进式的重构。

进行配置

1
2
3
4
5
6
7
8
9
// .huskyrc.js
module.exports = {
hooks: {
// git commit 前的钩子
'pre-commit': 'lint-staged',
// 修复 IDEA 的一些奇怪问题 <https://youtrack.jetbrains.com/issue/IDEA-135454>
'post-commit': 'git update-index --again',
},
}
1
2
3
4
5
6
7
8
9
// lint-staged.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src/**/*.{js,vue}': ['eslint --fix', 'git add'],
'src/**/*.{vue,html,css,scss,sass}': ['stylelint --fix', 'git add'],
'src/**/*.{js,vue,html,css,scss,sass}': [
'prettier-eslint --write',
'git add',
],
}

有人说 lint-staged 并行运行多个命令可能会有问题,因为 nodejs 本身在写入文件时不会加锁,导致多线程下可能存在问题(吾辈目前还没遇到过.JPG)

之后,在我们使用 git commit 时就会触发 lint 操作了!

相关链接

总结

基本上,这些工具初次配置起来还是非常麻烦的,但这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所以还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

注:
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是:
ESLint 检测出来的部分错误能使用 A-Enter 修复
Prettier 与 WebStorm 自身格式化不能共存(自动切换)
Prettier 在 WebStorm 中无法直接配置导致上面问题存在的必要性
StyleLint 不能使用 A-Enter 修复且不能与 WebStorm 共存
可能的解决方案是找一下是否有一种方式能够让 WebStorm 一个快捷键执行多条命令,或者,写一个可用的插件。

参考

flexbox 布局入门

场景

最近刚看了 flexbox,之前一直用的 UI 框架写前端,吾辈可能是个假的前端开发(好吧,其实之前吾辈前后端都写,写得最多的是 JS/TS 就是了),所以写一篇记录便于复习知识。

简介

不谈需求讲功能就是扯淡,所以吾辈先来说一下吾辈使用 flex 的主要场景吧

  • 水平布局: 导航栏,多栏展示,媒体元素
  • 水平垂直居中: 这在 flex 之前使用 CSS 很难实现
  • 避免使用浮动,行内块元素,表格进行布局

使用

水平布局

使用 flex 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栅格系统,这里的最下面还实现了一个常见的侧边菜单两栏布局。

栅格系统

实现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
<title>flex 水平布局</title>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box-sizing: border-box;
}

/* #region 12 栅格布局 */

.row {
display: flex;
}
.col {
flex: 1;
}
.col-1 {
flex: 1;
}
.col-2 {
flex: 2;
}
.col-3 {
flex: 3;
}
.col-4 {
flex: 4;
}
.col-5 {
flex: 5;
}
.col-6 {
flex: 6;
}
.col-7 {
flex: 7;
}
.col-8 {
flex: 8;
}
.col-9 {
flex: 9;
}
.col-10 {
flex: 10;
}
.col-11 {
flex: 11;
}
.col-12 {
flex: 12;
}

/* #endregion */

.col {
min-width: 50px;
background-color: #00ffff;
border: solid 2px #ffffff;
text-align: center;
}

.side-menu {
max-width: 250px;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class="col col-1">col-1</div>
</div>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 col-2">col-2</div>
<div class="col col-2">col-2</div>
<div class="col col-2">col-2</div>
<div class="col col-2">col-2</div>
<div class="col col-2">col-2</div>
<div class="col col-2">col-2</div>
</div>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 col-3">col-3</div>
<div class="col col-3">col-3</div>
<div class="col col-3">col-3</div>
<div class="col col-3">col-3</div>
</div>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 col-4">col-4</div>
<div class="col col-4">col-4</div>
<div class="col col-4">col-4</div>
</div>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 col-6">col-6</div>
<div class="col col-6">col-6</div>
</div>
<div class="row">
<div class="col col-12">col-12</div>
</div>
<div class="row">
<!-- 侧边菜单栏 -->
<div class="col col-3 side-menu">col-3</div>
<div class="col col-9">col-9</div>
</div>
</body>
</html>

水平垂直居中

在此 flex 出现之前,想要盒子水平垂直居中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但至此之后,便再也不足为道了。

水平垂直居中

实现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使用 flex 实现水平垂直居中</title>
<style>
html,
body,
.flex-container {
height: 100%;
}

.flex-container {
display: flex;
justify-content: center;
align-items: center;
background-color: #2c3e50;
}

.flex-item {
width: 40rem;

background-color: #ffffff;
padding: 2rem;
box-shadow: 0 0 0.5rem #ffffff;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flex-container">
<div class="flex-item">
<h2>内境逾宽、外延逾窄</h2>
<p>
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博士生谈论过各种浏览器的好坏,他们不和你谈微软的
IE 或者 Mozilla 的火狐,而是 Unix 用户更常用的字处理器 Emacs
下一个很小的浏览网页的功能,这个东西不仅不好用,而且在全世界用它的网民连万分之一都不到。他们和你谈的是里面技术上谁实现的好。这些人以后可以是很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但是很难创业。
</p>
</div>
</div>
</body>
</html>

对比浮动、行内盒子、表格布局

  • 浮动布局: 浏览器很早就实现的一种布局方式,但浮动之后的元素脱离了标准文档流,必须特别注意清除浮动。并且,浮动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布局能力,常常需要一些 hack 技巧。最后,浮动布局本身也不是为了布局而设计,浮动最适合的场景莫过于实现媒体元素的文字环绕。
  • 行内盒子: 基本没有提供布局能力
  • 表格布局: 实现的非常早的二维布局方式,在 Web 早期很多网站喜欢使用它进行布局,正是因为它的二维布局可以简单实现一些常规布局。但终究它的布局能力还是不足的,CSS3 中实现了更好的 Grid Layout 作为二维布局方式。
  • Grid Layout: 理论上来说,能够进行二维布局的 Grid 肯定比只能一维布局的 Flex 更适合整体布局,但现实因素往往使之并不能理想化。就目前而言,Grid 的实现并不完整,当然,最新版的 Chrome/Firefox 肯定是可以的了,但 Safari/Edge 肯定还是有坑的!

下面实现一个标签列表,以此便可以看出 Flex 的强大功用

标签列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
<title>使用 flex 实现标签组</title>
<style>
.tags {
border: 1px solid #c9e1f4;
padding: 1rem;
display: flex;
flex-wrap: wrap;
/*min-height: 500px;*/
/*align-content: space-around;*/
}

.tags li {
display: inline-block;
margin: 0.5rem;
flex: 1 0 auto;
max-width: 10rem;
}

.tags li a {
position: relative;
display: block;
padding: 0.25rem 0.5rem 0.25rem 0.5rem;
background-color: #c9e1f4;
color: #28448f;
border-radius: 0 0.25rem 0.25rem 0;
line-height: 1.5;
text-decoration: none;
text-align: center;
}

.tags li a::before {
content: '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0;
height: 0;
border: 1rem solid transparent;
border-right-width: 0.5rem;
border-right-color: #c9e1f4;
left: -1.5rem;
top: 0;
}
</style>
</head>
<body>
<ul class="tags">
<li><a href="#">Android</a></li>
<li><a href="#">Chrome</a></li>
<li><a href="#">Cmder</a></li>
<li><a href="#">DB</a></li>
<li><a href="#">FTP</a></li>
<li><a href="#">FreeNetwork</a></li>
<li><a href="#">Git</a></li>
<li><a href="#">Gradle</a></li>
<li><a href="#">Greasemonkey</a></li>
<li><a href="#">HTML</a></li>
<li><a href="#">IDEA</a></li>
<li><a href="#">Java</a></li>
<li><a href="#">JavaScript</a></li>
<li><a href="#">Linux</a></li>
<li><a href="#">Markdown</a></li>
<li><a href="#">Maven</a></li>
<li><a href="#">MongoDB</a></li>
<li><a href="#">MonngoDB</a></li>
<li><a href="#">MySQL</a></li>
<li><a href="#">Mybatis</a></li>
<li><a href="#">NodeJS</a></li>
<li><a href="#">Prettier</a></li>
<li><a href="#">Promise</a></li>
<li><a href="#">React</a></li>
<li><a href="#">Spring</a></li>
<li><a href="#">Tool</a></li>
<li><a href="#">TypeScript</a></li>
<li><a href="#">VSCode</a></li>
<li><a href="#">VueJS</a></li>
<li><a href="#">Vuetify</a></li>
<li><a href="#">Web</a></li>
<li><a href="#">Windows</a></li>
<li><a href="#">blog</a></li>
<li><a href="#">jsdoc</a></li>
<li><a href="#">mobile</a></li>
<li><a href="#">npm</a></li>
<li><a href="#">yarn</a></li>
<li><a href="#">工具</a></li>
<li><a href="#">教程</a></li>
<li><a href="#">文章</a></li>
<li><a href="#">杂谈</a></li>
<li><a href="#">记录</a></li>
<li><a href="#">读书</a></li>
<li><a href="#">随笔</a></li>
</ul>
</body>
</html>

论国内的通货膨胀率

前言

偶然在知乎上面看到的一个长篇评论,对国内的通货膨胀讲解的有理有据,便于此转载一下,供人参考。

原文地址: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470072

正文

小猫猫

最近有三个信息正在证明我的一个判断,2017 年通货紧缩周期形成后,2018 年将进入自我加速阶段;

1,按美元计算,2017 年现金收益率高达 11%

2,任志强先生透露许多房企开年就没钱了,在拼命找钱

3,某高官在最近达沃斯论坛表态,中国将致力缩小和平衡外贸顺差

一,假设你 2017 年初有 100 万现金,投入保守型理财,年收益率约 4%,年初人民币约 6.9 元 = 1 美元,年底升值到约 6.4 元,升值超过 7%,这样,你年收益将高达 11%,

除个别房价上涨的城市外,这是国内理财的最好收益了,而房子你却无法兑现。。。

大多数网友都没有留意这个现金收益率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是 40 年来从未有过的事,

想想看,从 1978 年到 1998 年,尽管房价没有上涨多少,但物价不断快速上涨,你的现金收益远远落后于物价涨幅。

想想看,从 1998 年起,不但物价继续涨,房价更是一路飙升,你手里的现金看着看着就变了水。。。

然而,2017 年,悄悄地就颠倒了这个持续 40 年的历史,现金为王时代来临。。。而且可以预计的是,2018 年不但将延续,而且可能还会加速。。。

二,据凤凰台报道,任志强先生最近讲话透露,一些房企一开年就国内外到处融资,甚至在出售资产,许多房企没钱了,在拼命找钱。

这就怪了,刚刚过去的 2017 年可是中国房地产历史上的最大丰收年,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双双创新高,千亿级房企已经多达 10 多家,如此大好形势,房地产企业怎么会却缺钱呢,这逻辑不通啊,

任志强先生可是长期活跃在地产界的大佬,对中国的房地产状况可是了如指掌,所述一定是事实。。。

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的明显迹象,是通货紧缩正在自我加速的典型现象。。。

因为,在过去的一年中,房企收获最丰,但负债增加也最多,著名房企万科的资产负债率在销售额突破 5000 亿的同时,负债率也上升了 2 个百分点。。。

负债率上升意味着资金流动性更加紧张,此时更需要融资,更需要银行贷款,可银行呢,正在缓缓对房地产企业贷款融资关上大门。。。

许多网友一定会说,这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原因,是银监会管控结果。。。

是吗,这个问题并不好判断,如果房价泡沫由此开始破裂,到底是政策调控的结果,还是房地产泡沫已经到了不得不破的程度。。。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个著名日本电影《穿越泡沫时代》。。。大家就知道为什么难以判断了。。。

未完,待续

hnpjcw 2018-01-28 13:25
好吧,继续学习。
尽天事听天人命 2018-01-28 13:32
16,17 年房子都已经去库存了,应该赚得盆满钵满,怎么还缺钱?贪心不足,摊子越铺越大?
剩余 17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1-28 15:04
26026 楼
继续 385

日本电影《穿越泡沫时代》拍摄于 2007 年,就是说,拍摄于中国还没有房价泡沫概念之前,或者说,电影作者完全没有受到今天中国房地产泡沫影响,但描述的现象竟然与今天的中国惊人一致。。。

镜头一,1990 年 3 月 30 日,日本财政部宣布,一项关于限制银行对不动产贷款的条例生效,财务省发言人说,实施这个条例是为了限制地产投机,土地价格降了,大家就买得起房了。。。

镜头二,真弓小姐从 2007 年穿越到 1990 年房价泡沫高企的日本经济繁荣时代,见到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生高兴的说,他找到了著名长银银行工作,真弓告诉他,这个银行将会倒闭,

这个大学生惊讶的回答,银行怎么会倒闭,不可能。

镜头三,真弓小姐参加了泡沫时代的一个同学聚会,刚报到就得到了一叠免费乘坐出租车的免费卷,接着还得到了一位初次见面的未来明星大方送给她的一条项链,还幸运抽到了奖金 200 万日元。

仅仅一天什么都没干,就得到了这么多,真弓小姐禁不住高喊;泡沫经济万岁

镜头四;一群官员,国内外商人正在密谋出台限制不动产银行贷款条例,也是穿越过来的真弓小姐的母亲告诉与会者,千万不要出台这个条例,否则泡沫破裂,房价下跌,银行破产,经济将进入大萧条。。。

与会财政省官员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如是把真弓母亲抓起来,要强行通过条咧。。。

镜头五,经过一番激烈斗争,新任财政省官员宣布;这个限制房地产投机贷款条例宣布撤销,因为这个条例会对经济产生很大的收紧作用,会有很多银行破产。。。

然而,非常令人深思的是;有记者提问,那面对高房价,财政省打算什么都不做吗?

新任财政省官员环顾左右而言它;我们目前的繁荣不可能不付代价的结束,泡沫最终会破裂。。。

当记者紧紧追问财政省将会做些什么时;财政省官员答复,他要回家了。。。

网友们看看,这些镜头与当今中国的状况是多么的惊人一致;

银行绝不可能倒闭

泡沫时代是多么繁荣,钱是多么容易赚

精英鼓吹,底线是房价泡沫不能破,房价泡沫破裂是美国阴谋,美国发力就可以刺破中国房价泡沫。。。

2017 年一连串的限购,限售,禁止贷款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条例出台。。。。

按日本经验,这一系列限制房地产政策出台是可能刺破房价泡沫的,繁荣将会结束,银行将会破产。。。

不过从这个日本电影判断,至今在日本有一种质疑的舆论,质疑当时的日本政府一系列限制地产的政策是否正确,如果不刺破,是否日本的经济繁荣就能继续。。。

我解读这个日本电影,。。。看来刺破泡沫是有政治风险的。。。

所以,由此我得出结论,恐怕没有任何行政力量会愿意主动刺破泡沫,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延续泡沫繁荣经济的。。。

因为,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过;泡沫只有破裂后,才知道是泡沫,换句话就是;

谁知道,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到底是不是泡沫呢,不是还有经济精英说,房价还没有泡沫,房价还会永远涨。。。哈哈,网友们,你们说呢?
继续 387

今天讨论一个重要的经济原理,消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近几年,统计局官员总是摇头晃脑的说,消费占 GDP 比重不断提高,这是经济结构改善,是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力。。。云云。

例如,2016 年消费占 GDP 比重达到 64.6%,比 2015 年提高了 9.7 个百分点。。。统计局官员总是把这些当好消息告诉我们。。。

我十分不解这些经济精英的经济学知识是在哪里学来的?

1,消费是不可能推动经济增长的,只有投资才能推动经济增长。

2,消费占 GDP 比重提高决不代表经济结构改善。

为什么?先从第 1 点说起;

举例 1,某家庭农场年农产品收入 100 万,那这个家庭该如何安排消费与投资呢?理论上有如下几种安排;

1,100 万全部吃光用光,这样该农场第二年就没法延续生产了,因为第 2 年的生产需要一定的投入,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更新和维修农具,水利灌溉设施等等,这些都需要钱,需要投资。

所以,如果该农场不投资,不要说第 2 年会增产,连再生产都不可能。

2,80 万用于消费,20 万用于投资,简单再生产得以继续进行。

所以,没有投资就不会有经济增长,连简单再生产都无法进行。

再看所谓消费占比提高是经济结构改善,经济原理证明同样不符合逻辑。

举例 2,该农场全家节衣缩食,50 万用于消费,50 万用于投资,购买了先进农业机械,第 2 年生产率提高,收入增多。不但可以提高生活水平,还可以滚动高效发展。

比如,该农场节衣缩食拿出 50 万购买先进农具等,收入从 100 万提高到 120 万,即使还是按 50% 比例消费,50% 比例投资,不但实际消费提高了 10 万,投资也提高了 10 万,生活改善,还为下一年的农场发展奠定基础。

从以上 2 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就理解了如下两条经济原理。

1,没有投资就没有经济发展

2,勤俭节约,适当减少消费,提高投资比例更有利于经济发展,所谓消费比例提高就是经济结构改善是逻辑不通的。

难道中国的经济学家这么笨,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网友一定一头雾水,一定抱着深深的怀疑看待我这个观点。。。

其实,点破了很简单;

这个所谓消费占 GDP 比重上升是从美国那里学的,因为美国经济消费占 GDP 比重高达 70% 以上,美国是高收入发达国家,我们要成为高收入国家,当然也要提高消费比重。。。

这真的让人哭笑不得,不禁使我想起了古代著名的削足适履的故事。。。

未完待续

老鼠飞上天 2018-01-30 19:22
“勤俭节约,适当减少消费,提高投资比例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消费。所以,生产和消费终究是要平衡的。
ty_XEN 2018-01-30 19:25
刻舟求剑,呵呵!同意!
剩余 15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1-30 20:22
26123 楼
继续 388

接着 387 聊;为什么学美国提高消费占 GDP 比重是削足适履;

道理很简单,因为中美两国发展阶段不同。

美国消费比重高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是美国的无可奈何的选择。

二战后,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劳动力变得昂贵,于是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制造业,制造业逐渐空心化,消费比重当然不得不提高,否则经济就垮下去了,

所以美国这 20 多年来,不断鼓励老百姓借贷消费,以维持经济增长,结果仍然是经济增长缓慢,基础设施等得不到更新,。。

这就是许多中国人跑到美国去,大喊美国落后,中国基础设施先进的原因。。。这就是美国经济消费比例高,投资比例小的原因造成的。。。

反观中国,我们仍然处于中等收入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不但制造业不能丢,还得大力投资,还得加快发展,改变严重的地方贫富差距,完善基础设施等等。。。为中国尽快成为高收入国家奠定基础。。。

换句话说,中国还没有到要提高消费比重阶段,还不应该提倡消费,反而还应该提倡勤俭节约,积累资本,增加投资。。。

为什么中国现在就进入了消费比重不断提高的经济状况了呢,这其实不是什么好的经济现象。。。

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债务太高,因为多年来总是吃光用光,投资全靠借,弄得债台高筑。。。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亚当斯密早在 200 多年前的《国富论》中告诫我们说;勤劳不能积累资本,只有节俭才能积累资本。。。

同时还告诫我们说,不要从银行借贷投资,不要从银行借贷消费,银行的借贷只应该用于解决商人的资金流动性,盘活商人的准备金。。。

例如,某商人有 100 万流动资金,但他往往不能全部投入,得留一部分作为备用金,以防万一,亚当斯密赞成银行给这位商人借贷流动资金,这样该商人就可以把全部 100 万用于经营了,就提高了资金运用效率。。。

许多网友一定认为这亚当斯密理论太老化了,不适应今天的经济发展了。。。

真的吗,我下面举出 2 个实际例子,网友大家评;

举例 1,前 30 年计划经济时,是没有银行借贷业务的,就是说,不能从银行借贷投资,借贷消费的。。。

所以,那时要投资就得勤俭节约,积累资金用于投资,发展经济,所以,那时有个广为人知的口号 “为国家建设节约每一分钱”

这种硬碰硬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 30 年后留下了一个十分良好的发展基础,这就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干干净净,无债一身轻。。。

有网友一定说,那时经济发展慢,现在虽然欠债,但发展快,是吗?恐怕要打个疑问号。

我们实事求是的比较一下;

举例 2,

假设 1949 年到 1979 年 30 年中国经济从 1000 亿发展到 2000 亿,经济总量提高了 1 倍。但没有 1 分钱债务。

假设按不变价算,从 1979 年到 2009 年 30 年,经济总量从 2000 亿提高到 8000 亿,经济总量提高了 4 倍,但负债 6000 亿,结果是;去掉这 6000 亿债务还是只增长 2000 亿,不会比前 30 年强。。。

有网友一定不服气;不对不对,债务虽然很高,但主要是国内债务,是左手与右手,左

口袋与右口袋的关系。。。

真的吗,国内债务是左手与右手的关系吗,或者说,还不还无所谓。。。。

真的吗,我们从今天起,就大手一挥,所有债务一风吹。。。。

到底是不是无所谓,是不是可以一风吹。。。我们接下来讨论,甚至辩论。。。

未完,待续

夏尘埃 2013 2018-01-30 20:33
请教楼主,看新闻开发商竞拍价格第一后继续自己给自己加价拿地是什么意思?
xieyu007007 2018-01-30 21:05
套路,不敢不加价,你懂的
剩余 12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1-31 04:38
26137 楼
@第一 MP 2018-01-30 23:02:10

楼主所言差矣,有空再辩。先指出一点,前 30 年经济增长一倍,后 30 年增长 4 倍,去掉债务和前 30 年一样…… 这犯了最基本的错误,不能用货币量和 Gdp 量对比,因为单位是货币单位,而不是购买力。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一个 Gdp 数字,而是物质财富,近 30 年的物质财富是前 30 年的上百倍,只是价格大大降低,最终用货币量衡量差异不明显。这就是所谓的 “百姓福祉”,负作用是污染等…… 大家就想想现在你家里有啥东西,79 年家里有啥东西…………


你对前 30 年充满了偏见;

1,按国家统计局数据,年平均 GDP 增速,前 30 年只比后 30 年低一个百分点。何来什么几百倍。

2,电视机,手机等都是科技发明进步,再落后的非洲国家也在用手机。

3,1979 年与 1949 年比那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4,如果你去过印度,你就知道前 30 年是如何伟大了。

5,前 30 年给中国留下了两弹一星,完整的科研工业体系,基本普及高小,初中教育,医疗卫生体系,获得如此巨大成就却没有给后面的留下一分钱债务。。。

假设,1979 年留下的是一个债台高筑的经济体,你认为还有可能搞什么改革开放吗??

第一 MP 2018-01-31 04:53
我对前 30 年没有偏见,前 30 年和后 30 年的差异是百姓生活的财富差别,这个可以让大家来感觉…… 两弹一星恰恰是你前述所有例子的反证,即没有任何收益的资本投入,只不过是国家资本。抛开安全因素,纯从经济学来说,两弹一星就是你说的货币黑洞,朝鲜仍有这个黑洞
第一 MP 2018-01-31 05:08
1979 如果留下的是一个债务重重的经济体,还会有现在的改革开放吗?…… 没错啊,假设 49 年改革开放,估计 1979 年就债务重重了,不就是改革开放提前了吗?呵呵。最终不就是要进步吗
剩余 19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1-31 14:22
26164 楼
继续 389

今天聊 2 个问题;

1,国内债务是不是左手与右手,债务可以一风吹

2,近年消费占 GDP 比重上升,是经济结构改善吗,消费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是好现象吗?

先看第 1 个问题;

不用说什么深奥的大道理,只需凭生活常识就可以明白。

2017 年大约有 20 多万亿理财产品,也就是 20 万亿债务,不还了,一风吹了,那就是有无数人的 20 多万亿现金没了,可能吗,你同意吗。

2017 年全银行系统有贷款余额 120 万亿,如果不还了,一风吹了,结果就是所有银行倒闭无数次,更重要的是 120 万亿货币也没了,也就是现有 170 万亿货币总量只剩下 50 万亿了。。。

所以说国内债务不要紧的专家就是砖家,普通百姓恐怕是在用骨头想。。。

相反,外债倒是好办,免掉就免掉了,只会占便宜,例如中国免掉非洲国家那么多债务,欠债国家就占便宜了。。。

我们再看第 2 个问题;

我们用数据说话;

2015 年,M2 净增额 16.4 万亿,居民贷款 3.8 万亿,占货币净增额的比例;23%

2016 年,M2 净增额 15.8 万亿,居民贷款 6.3 万亿,占货币净增额的比例;40%

2017 年,M2 净增额 12.6 万亿,居民贷款 7.1 万亿,占货币净增额的比例;56%

网友看看,居民贷款占比快速上升,一年比一年高,与这几年消费占 GDP 比重不断升高完全一致

这就道出了一个公开的秘密,即;消费占 GDP 比重是靠普通百姓大幅增加借债取得的。

也就是说,老百姓用大幅透支自己的未来收入,提高了消费占 GDP 比重,

这就是经济精英口中的经济结构改善?

这就是经济精英口中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

这只能说明,中国老百姓很可爱,很善良,很爱国,宁愿用将来的节衣缩食来支持所谓经济结构改善,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天理良心何在。。。

以上数据可都是来自国家统计局,我可没有加油添醋,只是分析角度不一样,网友们认为这种分析角度对吗。。。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 GDP。。。

未完,待续

ty_133106929 2018-01-31 14:27
这一段不错??拜读
夏尘埃 2013 2018-01-31 14:42
如楼主所言,贷款投资基建不可以,贷款消费不可以,那经济增长何去何从呢?
剩余 15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1 13:50
26191 楼
继续 390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 GDP,即;从老百姓的实际生活角度看。。。

对普通百姓来说,是不会关心 GDP 增速的,老百姓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水平能否实实在在提高,实际收入能否跑赢物价涨幅,跑赢多少。。。

从过去 30 多年的实际看,中国 GDP 一直高速增长,总体来说,老百姓收入还是跑赢物价涨幅的,就是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这几十年有了极大提高。。。(请网友注意,我这里说的是收入跑赢物价涨幅,与以前说过的银行利率跑赢物价涨幅是两个不同概念)

问题是老百姓并不满意,或者说还有相当部分老百姓感到忧虑,或者说有如下三大不良后果;

1,收入跑赢了 CPI 物价涨幅,但却跑输了房价涨幅,甚至是大幅跑输了房价,

以北京为例,10 年前 1 个月工资再不济也能买 0.2 个平米房子吧,现在恐怕连 0.1 个平米也买不到了吧。。。

这就造成了相当数量的高负债房奴几乎生活在还贷压力和房价下跌的恐惧之中。生活一点都不轻松。。。

2,延迟退休,养老金亏空的忧虑和恐惧,严重损害了普通老百姓的长远利益。。

别小看养老金不够发的问题,今天绝大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几乎都深陷不得不动用大量财政资金来弥补养老亏空和福利的黑洞中。。。成为西方国家财政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之一。。。

原因很简单,这就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长期运用凯恩斯理论,刻意用温和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因为长期的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不断下降,也必然导致积累的巨量的养老金价值下降。。。

例如,30 年前当你月工资 100 元时,按 28% 比例交 28 元养老金,但 30 年后这 28 元养老金已经贬值到几乎一钱不值,等于白交了。。。

用凯恩斯理论发展创造 GDP 的后果是非常残酷的,网友们到西方国家去,你们可以看到大量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太还在工作,而中国的许多中年妇女已经在每天跳广场舞了。。。

比较起来,中国妇女 50 岁退休是不是太幸福了,然而这个幸福竟然将伴随所谓几十年高速经济发展的赞歌声中而结束。。。真是莫大的讽刺啊。。。。

3,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百姓无一不是债台高筑,特别是西方老百姓,遗憾的是中国老百姓近年也急起直追。。。不说了,说起来那些高负债房奴满眼都是泪。。。

好了,当我们明白依托凯恩斯理论的 GDP 发展效果和弊病后,再具体分析一下中国 2017 年 GDP。。。看看会给我们带来那些启发。。。
继续 391

今天紧贴时事,聊一个最时髦话题,为什么这半年来人民币会疯狂升值,这出乎许多人的预料,包括经济精英。。。

与此同时,美元变得越来越宝贵,资本管制是越来越严格,国外消费 1000 元以上要报央行,一年最高 10 万元限额。。等等。

我要给这个最新经济现象一个有点难听的名称;美元荒

这个 “美元荒” 是继 “钱荒” 后的又一个信号,是客观经济规律给中国经济的又一个重要信号,通知中国经济必须放弃行政力量与客观经济规律规律的抗衡了,再不放弃,客观经济规律就会让你按下葫芦浮起瓢,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网友们应该记得,仅仅 3 到 4 年前,中国还在嫌美元太多,官员感叹,外汇储备太多,头痛,老百姓在国外买买买,,牛气冲天,转眼之间又变成美元太少,闹起 “美元荒” 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下一步会发生什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经济原理谈起。。。

懂得一些最基本经济原理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古代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就是因为秀才掌握了知识,所以能够根据道听途说得来的信息,判断天下的大趋势。。。

美元荒是反常经济现象,其根源就在中国经济精英界长期坚持的对外贸易错误观点;

这个错误观点就是;出口多好。出口顺差好,以至于行政力量长期只关注 GDP,而不重视对外贸易均衡和人民币汇率对国家经济的决定性作用。。。

我们还是以举例的方式来说明一些基本经济原理;

举例 1,在黄金白银作货币时代,大清朝对英帝国大量出口丝绸,茶叶等,大量白银源源不断流于入中国。。。

与此同时,大清朝闭关锁国,制造种种障碍禁止英国的先进商品进口,从而造成中英贸易不平衡。。。

英帝国只好来邪的,默许英国商人出口鸦片来实现中英贸易平衡。。。结果导致了著名的鸦片战争。。。

请网友注意,鸦片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最重要条款就是开放中国沿海 10 多个城市港口,与外国自由贸易。。。

在今天的人看来,不就是开放对外贸易吗,咋看都不像是不平等条约啊。。。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一定要平衡,如果一国对另一国长期贸易顺差,那对逆差国是不公平的,如果长期逆差,会遭到逆差国反抗,甚至战争的。。。

以上例子说的是黄金白银为货币的时代,那么今天的纸币体系时代呢?

未完,待续

hnpjcw 2018-02-02 14:27
学习了。
ty_XEN 2018-02-02 14:59
太好了,期待下文!
剩余 11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2 15:38
26219 楼
继续 382

接着聊 “美元荒”

在纸币体系时代,对外贸易有个很大不同特点;

在黄金白银时代,你出口越多,顺差越大,你获取的黄金白银就越多,你就越占便宜,因为你得到的是有价值的真金白银,而不是纸币,而纸币的价值是由该国政府决定的,多印刷,该国纸币价值就降低。。。

所以,在纸币时代,就更要讲究进出口平衡了,否则你多出口,得到的是人家的纸币,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实际是吃亏的、、、

以中美贸易为例,中国对美国贸易长期顺差,多年来,每年对美贸易顺差少则 1 到 2 千亿,多则 3 到 4 千亿美元,这其实都是美元纸币,对中国经济是没有多大实际意义的,

可,中国经济精英像着了迷一样,喜欢美元纸币,。。

2005 年,美国贸易代表来到中国,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甚至建议人民币一次性升值 25%,相关官员连连摆手,不可能,那怎么得了,那会有多少血汗工厂关闭,多少工人失业啊。。。

结果达成妥协,人民币缓慢升值。。。由于升值力度不够,对美贸易顺差仍然高居不下,外汇储备继续飙升,到 2014 年,外汇储备达到创纪录的约 4 万亿美元。。。

然而,这 4 万亿美元哪里来的呢,事实证明大部分是从美联储印钞机来的。。。不信,请看下列数据;

2008 年中国外汇储备突破 1 万亿美元,达到 10600 亿美元。到 2014 年增加到 4 万亿美元,净增约 3 万亿美元。

2008 年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救市,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中的美元基础货币从约 9000 亿美元上升到 2014 年的约 4.5 万亿美元,净增约 3.6 万亿美元。

这是偶然的巧合吗,事实是;美联储印刷的 3.5 万亿美元纸币确实大部分到了中国。。。

想想看,中国这 3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可是无数打工者的血汗劳动换来的,是无数个集装箱,装载着无数中国产实体商品,浩浩荡荡运到美国换来的。。。

而美国呢,美联储仅仅开动印钞机,印了 3 万亿美元给中国,轻轻松松换来中国巨额实物商品,美国人占大便宜了。。。。

可,遗憾的是,美国占了便宜还卖乖,年年指责中国操纵汇率,要求中国开放市场,特别是中国农业深受其害,作为大豆之乡的中国,大豆首先沦陷。。。

说起中美贸易,真是满眼都是泪啊,。。。

然而事情还远未就此结束,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变本加厉。。。。

未完,待续

碧海蓝天已被使用 2018-02-02 16:43
同意楼主观点,楼主知识渊博,佩服佩服。
ty_终于白首 872 2018-02-02 17:12
这回不是马上超美了!看看血月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满朝文武拿绿卡!老百姓苦了
剩余 13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3 13:13
26252 楼
继续 393

前面聊 “美元荒” 的 392 错成了 382.

为什么说,与前任美国总统不同,特朗普政府会变本加厉压制中国,会不惜重大代价也要缩小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呢?

道理不复杂,这就是因为美联储的缩表,也就是美联储不再开动印钞机给美国政府输血了。

那,为什么缩表就会导致特朗普政府要尽力缩小对外贸易逆差呢,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逆差,。。

举例;假设 2018 年美国出口 7000 亿美元,进口 1 万亿美元,逆差 3000 亿美元,

按照以前的做法,美联储开动印钞机印刷了 3000 亿美元投入市场,意味着这 3000 亿美元间接支付了 3000 亿美元逆差,否则,这 3000 亿美元就得从存量资金中支付,也就是得从老百姓口袋中支付。。。

这就导致美国老百姓的实际消费会减少 3000 亿美元,直接就拉低美国的 GDP,当然特朗普就不会干了,

而来自中国的 3000 多亿美元逆差占全美贸易逆差 5000 亿美元的约 70%,理所当然,特朗普政府会盯住中国不放了。。。

为了美国的 GDP,精明商人特朗普早就拨拉着算盘算好了,一些中国经济精英还在试图用所谓双输,双赢的道理像说服前任美国总统一样,说服特朗普,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了。

面对超 3 万亿美元的巨额中国外汇储备,已经关闭印钞机的美国不惦念,谁惦念,中国有句老话;这钱啊,不怕贼偷,就怕贼惦念。。。。哈哈。

现在我们再来看中国。。。

未完,待续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3 14:41
26256 楼
继续 394

接着 393 聊,我们来看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解释一下为什么今天中国闹 “美元荒” 的真实原因;

先看下列两组数据;

第一组;从 2014 年到 2017 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数据

2014 年,对美贸易顺差约 2400 亿美元

2015 年,对美贸易顺差约 3700 亿美元

2016 年,对美贸易顺差约 3400 亿美元,

2017 年,估计对美贸易顺差也在 3000 亿美元以上。

四年合计;对美贸易顺差总额约 1.25 万亿美元。

众所周知,按 GDP 核算公式;顺差就直接增加了中国 GDP,相反逆差的美国 GDP 就被直接拉低了。。。

1.25 万亿美元啊,这对中美两国都是巨额,假设某个经济谋士拨拉着算盘,把这个帐算给特朗普看,特朗普岂不勃然大怒,咬牙切齿。。。

如果换成早几年,美联储 QE 量化宽松,大印美元时,美国还会偷着乐,可美国关闭印钞机已经 2 年多了,现在支付中国的可不是兑了水的美元啊,可是真金白银了啊。。。

再看第二组数据;2014 年和 2017 年 M2 货币总量与外汇储备的比值

2014 年中国 M2 总量约 122 万亿,外汇储备约 4 万亿美元,当年平均汇率;1 美元 = 6.14 元

换算成比值;122 万亿 ÷(4 万亿 X6.14)=4.96 元

这意味着人民币还有很大的升值压力。因为实际汇率高于比值 1.18 元

2017 年中国 M2 总量约 167 万亿,外汇储备约 3.1 万亿美元,按当年平均汇率;大约 1 美元 = 6.4 元。

换算成比值;167 万亿 ÷(3.1 万亿 X6.4)=8.41 元

这意味着人民币有很大的贬值压力,因为实际汇率低于比值 2.01 元。

网友们看清楚了,人民币汇率处于一种相互矛盾的状态中。

从对美贸易顺差看,人民币币值被严重低估,人民币有着巨大的升值潜力。

相反,从 M2 总额与外汇储备币值看,人民币却是被严重高估,人民币有着巨大的贬值压力。

这到底信哪一个,问题是,这两个都是真实的,信了这个就信不了那个,反之亦然。。。

这就导致我们看到了极不正常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现象;

2015 年 811 汇改,人民币从 6.2 元一路贬值到 2017 年初的 6.95 元,央行不得不釜底抽薪,收缩境外人民币,以牺牲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为代价止住了贬值。

不料,从 2017 年 5 月起,到 2018 年 1 月,人民币又一路疯狂升值,从 6.95 元一路升值到今天的 6.30 元。。。

有经济精英一定会说,这很好,很正常吗,央行要的就是汇率双向波动吗。。。

真的吗?我一句话就要让这些经济精英目瞪口呆,哑口无言。。。。

很简单,因为这人民币升值和贬值的原因竟然都是同一个;“缺美元” 或叫 “美元荒”

这就是天下奇闻了,无论升值贬值都是缺美元,这太奇怪了,因为按原理只有贬值才是缺美元啊,怎么升值也会缺美元呢?

我估计,问遍世界上的经济学家,他们只能感叹,奇迹啊,奇迹啊,这奇迹真的只有中国才能创造。。。

所以有中国经济学家常常引以为傲,中国经济奇迹是西方经济学不能解释的,这是又一证明。。。哈哈。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会造成这种经济现象呢?

我曾经做个形象的比喻,把客观经济规律比作幼小树苗,把行政权力比作大石头,大石头不断压迫树苗,但树苗却一定会顽强抗衡,一定会绕过大石头,顽强地从石头缝隙里弯弯曲曲生长出来,不过虽然生长出来了,但一定是扭扭曲曲的。。。。

ty_自留地 66 2018-02-03 15:11
有道理
大狗熊 2018-02-03 15:12
继续
剩余 19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4 13:51
26278 楼
@atian110 2018-02-04 11:15:19

在第十六届企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

楼继伟

2018 年 1 月 28 日

谢谢主持人的介绍,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参加此次论坛。按照会议安排,围绕新时代宏观经济形势这个主题,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个人的观点。

第一,年度经济指标是超预期的,反映出良性变化的趋势。

2017 年主要经济指标都在可接受的范围,部分指标甚至在上限区。从经济总量看,GDP 达到 82.7 万亿元,增长 6…….


继续 395

非常感谢这位 ati110 网友,我正打算就楼先生提供的经济数据聊一下中美日三国经济发展趋势,恰遇网友提供这个资料,真是人多力量大啊。。。

我们先以楼先生提供的数据,列出中美日三国的最重要宏观经济数据如下;

日本;拆借利率;0.01%,政府债务;250%/GDP,M2;200%/GDP,总债务;400/GDP

美国;拆借利率;1.1%, 政府债务;100%/GDP,M2;91%/GDP,总债务;300/GDP

中国;拆借利率;4.09%,政府债务;50%.GDP,M2;200%/GDP, 总债务;300/GDP

依据以上数据,我们基本可以判断,中美日三国经济状况都没能跳出凯恩斯理论框框,即;都不同程度的掉入了流动性陷阱。

让我们一个个看;

先看日本;

日本的流动性陷阱特征最为明显和典型,银行拆借利率竟然是负数,-0.01,这在市场经济中是不可想象的,甚至也超越了凯恩斯理论,凯恩斯想到了零利率,却万万没想到还有负利率,由此可见日本掉入流动性陷阱之深。。。

日本在 20 多年前房价泡沫破裂后,就逐步掉入流动性陷阱,利率逐步降至零,甚至负利率,毫无疑问,零利率就是流动性陷阱的最典型特征,因为零利率下就不会有什么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经济基本就是死水一潭。。。

这个道理很简单;资本是逐利的,零利率意味着资本没有利益了,没利益资本就不会投资,就不会活跃,经济发展当然就会停滞。。。

最近 5 年,安倍政府采用极端的货币宽松手段,但也没能把日本经济拉出流动性陷阱泥潭,这负的拆借利率就是证明。。。

有网友会说,最近 2 年,日本 GDP 还有了 2% 左右的增速,可网友注意没有,这是以日元贬值为代价的,

安倍政府这几年大量货币宽松,导致日元从 1 美元 = 80 多日元,贬值到 1 美元 = 约 110 日元,这种以日元贬值为代价的 GDP 增长,导致按美元计算的 GDP 实际没啥增长,最近几年日本人均 GDP 在世界排名是下降的,这就是证明,证明日本经济根本就没有跳出流动性陷阱,依靠货币宽松搞出的 GDP 增长实际只是货币泡沫。。。

这就是凯恩斯理论的威力,摆在日本面前只有一条出路;将通货紧缩进行到底,消灭债务,消灭货币,经济才能真正恢复健康,否则经济发展就只能停滞。。。

但是,日本经济并非没有亮点,日本经济唯一的亮点就是;失业率低,几乎处于充分就业状况,这就怪了,经济不好,这就业怎么会好呢。。。

大家记得,有中国经济精英还煞有介事的计算过,GDP 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可以创造就业 150 万,因为中国每年有超过 1000 万人新增就业,所以 GDP 增速要 7% 左右。。。云云。。。

然而,日本就业率状况证明中国经济精英的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我估计也不会有一个中国经济学者能正确解释日本经济低迷,为何还能充分就业。。。

这个问题先放一边,我会找机会与网友深入探讨。。。

我们继续看美国。。。

未完待续

碧海蓝天已被使用 2018-02-04 17:52
楼主博学,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日本有充分的就业是不是人口少的缘故?
晔小生 2018-02-04 23:50
评论 碧海蓝天已被使用:日本的人口数量低,但是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高很多。日本的就业率高,可能是人口老龄化,制造业这些旧产业一直稳步发展,而且一些新兴产业的涌现。日本的就业率很高,但也并非如报道那样全覆盖的,里面有很多就业人员工资很低的
剩余 4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4 15:56
26282 楼
继续 396

现在我们来聊美国的经济发展趋势。

看上去,美国的经济情况比日本要好得多,无论是总债务还是政府债务要少的多,GDP 增速还有 2 到 3%,M2 也只有 GDP 的 91%。。。

但美国经济有两大软肋;1 是巨大的泡沫股市,2 是已经永远还不清的政府债务,

美国股市泡沫如同悬在美国经济头上的达摩斯剑,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美国经济就会好日子不再,直接掉入像日本一样的低利率流动性陷阱。。。

而支撑美国股市泡沫的又是美国的不断增长的财政开支,一旦财政开支停止增长,或者增长慢了,美国股市就可能随时崩盘,上个星期五,道琼斯指数狂跌 700 点,就是客观经济规律给美国经济的一个警告。。。

与此同时,美国财政开支的增长越来越不可持续,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已经对美国政府关闭了印钞机,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4 17:05
26283 楼
继续 396 第二部分;

刚才不小心点错了键,还没写完就发出来了,网友见谅。。。

美联储对美国政府关闭印钞机后,美国财政赤字就只能靠全世界老百姓和政府购买美国国债,就是说,美国国债唯一来源就是存量资金了。。。

这就引发我们必须讨论和学习的一大经济原理,搞明白这一大经济原理后,我们就会明白,美国经济同样无别路可走,只有一条路,将通货紧缩进行到底,或者说,美国股市泡沫必破。。。

为什么?是什么样的经济原理有这么大的能耐。。。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纸币体系的基本特性决定了。。。。

这个特性就是,现代市场的所谓经济增长必定是货币数量的增长,或者说没有货币数量的增长就没有经济增长。。。

例如;美国 2017 年有 GDP 总额 19 万亿美元,增长 3% 就是增长净额为;5700 亿美元,这 5700 亿美元必须对应货币数量的增长。。。

因为这 5700 亿美元 GDP 增长分为三大块;劳动者工资,资本家利润,政府税收,

例如,工资增长 2000 亿美元,利润增加 2000 亿美元,税收增加 1700 亿美元,这都得体现在货币数量的增长上。。。

这就冒出一个天大的问题,美国的货币总量一定得比前一年增加 5700 亿美元,否则工人,资本家,政府就无法得到足额的收入增长。。。对不对。

那么,这货币增量从哪里来呢?

按纸币体系原理,只有两个来源;1,美联储印钞机,2,美国各个商业银行创造信用货币。

这要在中国,增长点货币实在小菜一碟,来个 PSL 印个 1 万亿,PPP 项目银行贷款 2 万亿,三万亿货币就增发出来了,也就是发个红头文件就轻易搞定。。。哈哈

可在美国却没那么容易,因为美联储,商业银行都是私人性质,都是不能亏本,不能庞氏借债的。。。

例如,美联储之所以对美国政府关闭印钞机,原因就是看你美国政府还不上了,利息都还不起了,那对不起,不借了,要缩表了。。。

例如,美国地方政府要借新债还旧债,要搞什么债务置换,对不起,美国商业银行打死也不会同意,因为美国商业银行都是私人银行,这消息传出去,引起储户挤兑,那银行是要破产的。。。

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美国政府还有一大优势,这就是把散落在世界各地的美元收集起来,同时大幅缩减对外贸易逆差,也就是减少美元流失。。。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总统特朗普一面大肆吹牛,要给每个中产家庭减税 4000 亿美元,同时要大幅减税,吸引苹果公司,微软等美国企业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的原因。。。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盯上了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中美贸易对决不可避免。。。

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特朗普虽然野心勃勃,但美国财政现实很可能让他碰个满头包。。。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

要美元回流美国,就得减税,就得加息,现在美国政府债务高达 20 万亿,加一个点利息就增加 2000 亿,预计 2018 年美国财政利息开支将暴增到 5000 多亿美元,庞氏借债已经非常明显,

如果特朗普政府一意孤行的借债借下去,要不了多久就会遭遇国债违约的风险,这时的特朗普政府就只有乞求美国国会提高预算,要求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救美国政府了。。

可美国的经济制度不是中国式的经济制度,只要美国国债违约消息传出,不等国会投票通过预算,美国股市泡沫可能就破裂了。。。

史上最大美国股市泡沫破裂,美国经济一头掉进日本式的流动性陷阱就是大概率了。。。

到时,再能干的特朗普总统也只能仰天长叹,生不逢时啊。。。

以上议论,许多网友一定听得一愣一愣的,半信半疑,将信将疑,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把纸币体系和金银货币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原理探讨清楚,网友就明白了。。。

未完,待续
继续 397

接着 396 聊,为什么美国经济最终跳不出凯恩斯理论框框,必定掉入日本式的低利率流动性陷阱。。。

这得从金银货币体系与现代纸币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的经济原理说起;

当今世界,老百姓都习惯了货币超发,认为货币面额只能越来越大,从来没有想过,纸币其实也是可以朝面额越来越小方向发行的。。。

例如人民币,几十年前最大面额是 10 元,后来就增加了 20,50,100 元面额,面额越来越大,似乎天经地义,一些网友甚至还煞有介事的质问;经济越来越发展,商品越来越多,不发行一定货币怎么行,。。。

有没有网友想过,其实人民币也可以朝小面额方向发行的,例如,发行分币以下的厘,豪之类的更小面额的纸币。。。

什么叫解放思想,打破纸币只能朝大面额发行的思想框框,树立纸币也可以朝小面额发行的创新思想就是最新的思想解放潮流。。。,现在不是提倡创新吗。。。哈哈

一些网友一定提出质疑,纸币朝小面额发行怎么发展经济。。。

其实,货币面值越来越小才是适合人类经济发展规律的,货币面额越来越大,反而是违背人类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

为什么?

因为商品价值由其所含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隋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生产一件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就会越来越少,商品价值就越来越低,价格当然就越来越低了。。

例如,10 年前一个 100 工人鞋厂,年产 10 万双鞋,10 年后,采用先进制鞋设备,同样 100 个工人年产鞋提高到 100 万双,这样每双鞋耗费的劳动时间就只有 10 分之一了,价值降低了,价格也就应该下降了,。。对不对。

所以,货币面额越来越小才是符合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

那么如果采用朝面额越来越小的方向发行货币,商品价格越来越便宜,那经济又是如何发展的呢?

未完,待续

别崩着我 2018-02-05 15:41
楼主你就在这里忽悠吧
滑雪爱好者 2017 2018-02-05 16:13
评论 别崩着我:你别听啊,欠儿的进来一楼楼追完然后嘲讽一句,滚
剩余 4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5 14:46
26310 楼
继续 398

接着聊,货币面值越来越小是怎样推动经济发展的;

举例 1;

甲猎人擅长捕猎野兔,平均每 2 小时劳动时间可捕获一只,标价 2 元。

乙猎人擅长捕猎野鸡,平均每 2 小时劳动时间可捕获一只,标价 2 元。

甲猎人卖出野兔 1 只,获得 2 元,从乙哪里购得野兔 1 只,甲乙猎人各用 2 小时劳动时间获得一只野兔,或一只野鸡。

举例 2;

甲猎人改进捕猎工具,劳动生产率提高,平均每 1 个劳动小时可以捕猎 1 只野兔了,标价 1 元,因为甲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捕猎野兔耗费的劳动时间降低,也就是商品价值降低,所以每只野兔降价为 1 元。

乙猎人也一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平均每 1 个劳动小时可以捕猎一只野鸡了。野鸡降价,标价 1 元。

甲卖掉 2 小时捕猎的 2 只野兔,获得 2 元,从乙哪里买来 2 只野鸡,甲用同样 2 小时的劳动时间,却多换得 1 只野鸡,甲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就是经济发展了。

反之,对乙猎人也是一样,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尽管野鸡价格降低了,但同样的 2 小时劳动时间却可以换得更多商品了。。。

这样,甲乙都会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积极性更高了,经济也就不断发展了。。。

因为,因为,因为,甲乙猎人发现,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即使商品价格下跌,照样可以提高生活水平啊。。。

从以上 2 个例子,我们明白如下科学道理;

1,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劳动生产率提高,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即使商品降价,同样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2,货币只是商品交易媒介,与经济发展其实没有关系,货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不一定代表经济发展了,相反,货币总量不变,商品增加,价格下跌,反而更能代表经济发展,甚至是经济发展更为健康的标志。。。

我们把以上两个例子扩展到现代经济体制下的一个国家,道理也是一样。。。

即;我们既可以用超发货币的办法发展经济,也可以用通货紧缩的办法发展经济,也就是说,货币面额朝不断增大的方向发行可以发展经济,也可以朝货币面值不断缩小的方向发行来发展经济,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通货紧缩发展经济的办法更健康,可持续,因为这是符合人类经济发展规律的,而通货膨胀发展经济的办法是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

而凯恩斯理论是依靠通货膨胀办法发展经济的,是违背人类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最终必将把人类经济引入流动性陷阱的死胡同。。。

特别要提醒网友的是,连凯恩斯本人都承认,按他的理论发展经济,最终难逃流动性陷阱。。。

所以,我点赞凯恩斯先生,毕竟是个经济科学家,能够实事求是。。。凯恩斯先生对人类经济,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贡献是伟大的,无与伦比的。。。

所以,今天美国经济,无论特朗普多么能干,经济政策刀刀见血,也是无力回天,而且越是折腾,美国股市崩盘还会越快。。。越会加速掉入日本式流动性陷阱。。。

时势造英雄,时势也可以灭英雄。。。哈哈

接下来我们再聊中国。。。

未完,待续

ty_134772404 2018-02-05 14:55
我就想知道中国 2.3.4 线城市的房价何时崩盘
hnpjcw 2018-02-05 15:12
崩盘的定义呢?
剩余 20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6 04:33
26332 楼
@金陵徒步者 2018-02-05 19:20:39

我没有经济理论来反驳 LZ 的通缩发展经济的设想,但是我基于常识,提出几个问题:

LZ 通缩发展经济理论 是按通货膨胀形态进行倒推的。看起来好像没有错误哦,但为什么那么多政府 和 经济学家没有想到呢? 凯恩斯那么聪明,难道就没有考虑过把事情颠倒过来操作??? 为什么世界范围没有实施的案例????

原因很简单:通缩不可能发展经济!!!!!! 通缩下,获利最大的行为是存储货币,自然就会降低消费,经……


人类经济发展科分为三大阶段;

1,商品 - 货币 - 商品,这个阶段的货币只是交易媒介。

2,资本 1 - 商品 - 资本 2,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生产阶段,这个阶段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的主要功能转变为谋取利润服务。资本的逐利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3,劳动 - 劳动,这个阶段作为交易媒介的货币也会逐步消失,人们将直接进行劳动的交换。。。

这个阶段是建立在生产力,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接下来会与网友详细探讨这个经济发展阶段。。。

网友们长期生活在市场经济中,已经习惯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思维已经定格,所以,一时半时是很难理解通货紧缩是如何发展经济的。。。

你说得没错,探讨这个阶段难免会牵扯到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争议太激烈,慢慢来吧,来日方长,大家共同探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x8596t 楼主: 2018-02-06 04:38
顺便说一下,你说为什么没有经济学者探讨这个问题,道理很简单,现在的经济学,经济学家都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探讨通货紧缩下如何发展经济的结论只能是否定资本主义,他们当然没法探讨了,凯恩斯主义就是为挽救资本主义而兴起的一门经济学。。。
pxlee21cn 2018-02-06 10:46
楼主思想超前 N 年。劳动 - 劳动,比特币和区块链要去中心化,然而政府不会放取手中的利益, 肯定拼命抵制。
剩余 6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6 14:00
26353 楼
继续 399

今天聊一个非常重要,事关网友切身利益的大事,这就是失业问题,因为我预计,2 到 3 年后火热的房价话题将不再被大家关注,人们将越来越关注失业。。。

早几年,有中国经济精英说,GDP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解决约 150 万人失业,中国每年新增就业人口约 1000 多万,所以 GDP 增速要保持在 7% 左右才能解决就业问题。。。云云。

可美日近年来在 GDP 增速仅为 1 到 2% 左右的情况下,却几乎达到了 4% 左右的失业率,4% 在经济学上已经可以视为充分就业了。。。

事实证明,中国经济精英的 GDP 与失业关系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美日的实践证明,低 GDP 增速下也可以实现高就业。。。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什么样的经济原理在起作用呢?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经济专家学者对此做过解释,我估计他们也解释不出。。。

今天,我就与网友深入探讨一下,欢迎网友批评指正,加入讨论。。。

这个经济原理其实很简单,这就是低利率,零利率的经济环境促成的结果。。

那为什么低利率,零利率环境下可以出现低经济增长,高就业呢?

我曾经在前面相关帖文中提出过这样的观点,即;造成失业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逐利性,逻辑推理如果要提高就业,就需要去除资本的逐利性。。。

而美国日本多年来执行低利率,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去除了资本的逐利性,或者说,制造了资本难以获取利润,资本生存艰难的经济环境。。。

1,零利率消除了大量不劳而获的人群,逼迫所有的人都得劳动,只有劳动才能生存。

例如,中国财政 2017 年支出国债利息 6130 亿元,加上地方政府利息支出。合计总利息支出大约为 2.5 万亿。。。

2.5 万亿是什么概念,如果工资 2000 元月,那么将有 1 亿人口可以不劳而获的靠利息收入生活。。。

一亿人啊,这还仅仅只算政府这一块的利息支出,算上全国各行业,那将是天文数字。

在零利率情况下呢,这 1 亿人就没法靠利息不劳动而生活了,他们就必须靠劳动获得收入生存了。

2,在零利率环境下,资本也不得不放弃追求高利润,力图以最小的利润率求生存了。

按资本逐利性原则,市场利率高。资本追求的利润率也就会高,反之资本追求的利润率就低。。。

例如,当银行利率 5%,企业均利润率 2 时,资本家就会放弃企业,资本就会转而去追求

银行高利率了。

反之,当银行利率为零时,资本就只能放弃追求高利润率,转而以保持极低的利润率求生存了。

未完,待续

箐箐河边草 2016 2018-02-06 14:12
这意思是日本负利率好处大大的 实现完全就业了 ⊙?⊙!
jianpu2015 2018-02-06 14:16
评论 x8596t:同样债台高筑,那国内是否也可以实行低利率?
剩余 5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6 15:15
26355 楼
继续 400

前面 399 说到,低利率,零利率经济环境下会出现如下两种情况;

1,大量靠利息不劳而获的人群被消除,人人都得靠劳动生存。

2,资本追逐利润率目标降低,资本的逐利性大幅下降,资本将以保持最低利润率求生存。

所以,在零利率环境下,劳动者和资本家都得为生存而努力,一个要找工作求生存,一个以资本最低利润率求生存,双方抱团取暖。。。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相互结合,经济就稳定了,劳动就业率就会上升。。。

与此同时,消费也会趋于稳定,因为人人靠劳动获取收入,收入的大部分会用在消费上,进而导致资本的生存空间也稳定下来。。。

不过零利率环境付出的代价就是低经济增长,因为资本无法追逐到高利润,资本活跃度降低,投资意愿降低,经济死水一潭。。。

所以,此时要想提高经济增长率,就得抬高利率,抬高通货膨胀,以满足资本的逐利性,。。

不过自相矛盾的是,此时的美日经济体都是债台高筑,任何提高利率的做法几乎都是不作就不会死。。。

例如,日本政府负债高达 GDP 的 250%,任何加息几乎都是自杀行为,都是在引爆债务炸弹。

例如,美国债务总额高达 20 万亿,利率每上升一个点就得增加 2000 亿美元,如果按照特朗普,美联储的计划,真的把利息升到正常利率 3.5% 左右,那美国国债利率将升高到 4.5% 左右,一年美国政府光利息开支就会超过 9000 亿美元。。。

而现在美国财政赤字一年高达 1.3 万亿美元,增加的债务将大部分被用来偿付利息,结果必然导致美国国会的反对,会不断提高特朗普政府预算批准难度。。。

当国会议员看到特朗普政府减税,加息必定导致美国政府永远也还不清债务了,美国政府越来越高的财务预算将很难获得国会批准了,最近美国政府因为国会迟迟不通过提高债务上限而关门,就是国会对美国政府的警告。。。

美国是个多权分立的国家,因为美国政府的庞氏借债,美联储已经关闭印钞机了,很有可能,美国国会也将对特朗普的预算计划说不了。。。

这可不像中国,几个国会,政府,央行巨头一碰面,那有预算不能通过的,哪有央行敢不开动印钞机的,这大概就是一些经济精英鼓吹的中国模式的优势吧。。。哈哈。

所以,美日如果不将通货紧缩进行到底,彻底消除债务,消减贫富分化,调整经济结构,就别想真正恢复经济增长。。。

好,扯远了,现在我们回到失业问题的讨论上来。。。

毫无疑问,美日低利率环境下,低经济增长,高就业的实践会对中国可能遭到经济危机时,如何应对大规模失业将有十分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未完,待续

小龙栖尧 2018-02-06 15:33
没有连续加息,中国的房子估计又要反弹了
无心插柳 oy 2018-02-06 15:41
房价和 m2 有关 加息是为了稳汇率 当然加息了 各种债务会被引爆 !目前估计谁也解决不了这难题,只有静观其变,实际上就是拖吧
剩余 5 条
评论 看全部
x8596t
2018-02-07 16:24
26394 楼
继续 401

我觉得可以聊聊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了。。。

一是因为比特币暴跌到 6000 美元,现在谈,一些网友就没那么反感了。。。

二是因为事关网友的人生发展选择,事关网友,特别是年轻网友的学习,就业。。。

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潮流拐点,每个人都不得不作出选择,选择正确,人生道路就可能顺风顺水,事半功倍,错了就可能坎坎坷坷,事倍功半了。。。

例如,1979 年,你考上大学,你是选择马列主义专业,还是选择金融专业,那对你的前途影响就大了。

例如,大清朝末年,你是选择读四书五经,考秀才,还是选择学习蒸汽动力原理,蒸汽机制造,那你的前途就相差天远地远了。。。

回到当今现实中;

学习金融

学习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

如果你选择学金融,对不起,你将来可能很难找到对口工作,除了改行,别无选择,

因为我预测,一旦危机来临,失业大军中最大比例可能就是当今红得发紫的所谓经济金融界

很明显,是学金融还是学比特币,区块链技术,毫无疑问,我是赞成年轻网友学习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的。。。

为什么?

未完,待续


注意: 目前而言比特币,区块链之类的技术泡沫已经破裂了,无事勿扰,有事烧纸!

树莓派入坑体会

前言

最近想在家里搭个本地服务器玩,于是便买了个树莓派 4。现在,吾辈已经让它在纸盒里默默吃灰了。

  • 为什么吾辈搭建服务器?
  • 为什么吾辈要选择树莓派?
  • 以及为何最终它还是吃灰了?

上面这些问题吾辈会在下面一一解答。

为什么吾辈搭建服务器

搭建本地服务器的原因当然是想让一些服务持续 24 小时运行了,而吾辈最初的需求便是 PT/BT 做种。BT 或许很多人听说过,PT 又是什么呢?

PT 下载

PT,全程 Private Tracker,是一种私有的 BT 服务。整个 BT 网络将不再是完全公开并且可供任何人下载的了,每个用户都会被计算上传量/下载量,如果这个比率过低就会被 ban。这种下载方式本意是为了解决 BT 中很多用户喜欢只下载而不进行上传的行为,强制所有人必须殚精竭虑地计算分享率,注意自己的下载量,考虑下载热门资源而赚取积分(事实证明这条路注定也不会走的太顺利,分享是一个长期收益的行为,最终下载的人短期内实际上并不多,而计算分享率却是实时的)。
吾辈需要的便是 24h 不间断的挂着 PT/BT 服务,以在闲暇时刻消耗家里的网络带宽,顺便做一波公益行为。

PT 下载 Wiki

为什么吾辈要选择树莓派

一言以蔽之:树莓派宣传的很厉害。

树莓派官方图

让我们看看网络上对树莓派的相关内容

树莓派官网也自称是小型、双显示器的台式电脑,而且提供了一个树莓派专用的 Linux Debian 的定制发行版。

下面放一张吾辈买的树莓派 4 的照片,体积之小可见一斑。
树莓派

讲真第一次看到这么小的时候吾辈真的被惊艳到了,从来没想过一个电脑能这么小,而且居然还能安装可视化的操作系统。

以及为何最终它还是吃灰了

之后吾辈便开始安装了官方的操作系统,首先,官方提供了两个选项

  • NOOBS: 全新开箱即用的软件 - 适合初学者的操作系统安装引导程序。
  • Raspbian: 官方支持的树莓派操作系统 - 基于 Debian Buster。

然而事实上,两者皆有不足之处。首先,前者需要屏幕、键盘和鼠标进行安装,对于吾辈这种只是想把它作为本地服务器的用户而言,这是不可接受的。而使用官方的烧录工具将 Raspbian 刻录到 SD 卡之后,启动命令行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启动桌面时却遇到的 bug – 树莓派 4 VNC 远程连接桌面错误。当时似乎互联网上并没有多少人遇到这个问题,而吾辈恰好遇到了,所以费了一番功夫之后才成功开启了桌面。
进入桌面之后,又是换源又是更新,之后才在命令行安装了 qBittorrent(是的,即使已经有了桌面仍然需要从命令行安装程序)。嘛,不谈遇到了多少麻烦,qBittorrent 终于启动了 BT 服务,吾辈把 RSS 挂上了之后使其自动更新和下载最新种子,也便是大功告成了。

qBittorrent

然后发现种子的 RSS 服务器有时会更新失败,吾辈猜想是没有代理的问题,于是便去网络上找到了一个 Linux 下的 SSR 可视化客户端 – electron-ssr,然而下载完之后安装直接提示安装错误。

注: electron-ssr 项目作者已经被请喝茶了,真真是风声鹤唳。

然后向他人询问的时候甚至说出了 “咱也回答你了 ,需要找 arm 的 debian 包”,我的天,难道 Linux 下安装程序这么麻烦的么?不仅发行版要区分,现在连 CPU 架构也要区分了?用户体验老实说糟糕透顶,吾辈最终直接使用了本地的 SSR 局域网代理,笔记本开着的时候有代理,关了就没了,也便只能是暂且用着。

后来吾辈在几次偶尔使用 VNC 连接时发现 qBittorrent 关了,吾辈以为是 Linux 会默认杀掉不活跃的程序,没有在意,就手动重启了。直到昨天,吾辈在启动 qBittorrent 后直接闪退了。。。在观察了任务管理器之后,吾辈发现是启动时 CPU 的使用率暴增,然后就 GG 了。

GIF 动图

好了,还是放它在角落里吃灰吧。既然吾辈这个唯一的需求都无法实现,那留它何用,拉出去斩了吧!这或许是 qBittorrent 的问题,或许是 Raspbian 的问题,但吾辈已然不想关心,深究之下终究就得不偿失。

总结

目前就吾辈使用的体验而言,树莓派不可能真正的普及开来,只能作为一个极客的玩具罢了 – 没错,就是玩具,而非工具。
这时候一定会有人反对吾辈说 “永远不要(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归因于(他人的)恶意,这恰恰说明了(你自己的)无能”,这点 Linux 桌面的社区也有很多开发者喜欢这样说,然而现在的结果是 Linux 无法在桌面领域立足,究其原因还是对用户不友好,难道开发者就不算是用户了?记得有人说过 “我是开发者,但同时也是用户。你的产品因为各种原因让我不爽,我就不会选你,我才不会管究竟是谁的锅”,用户中心论在这里可以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何超过大多数人

转自 https://coolshell.cn/articles/19464.html
对国内互联网的批判真的是相当尖锐啊 (ノ ̄ ω  ̄)ノ

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一定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因为你的潜意识在告诉你,这是一本人生的 “武林秘籍”,而且还是左耳朵写的,一定有干货满满,只要读完,一定可以练就神功并找到超过大多数人的快车道和捷径…… 然而…… 当你看到我这样开篇时,你一定会觉得我马上就要有个转折,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一切都需要付出和努力…… 然而,你错了,这篇文章还真就是一篇 “秘籍”,只要你把这些 “秘籍” 用起来,你就一定可以超过大多数人。而且,这篇文章只有我这个 “人生导师” 可以写得好。毕竟,我的生命过到了十六进制 2B 的年纪,踏入这个社会已超过 20 年,舍我其谁呢?!

P.S. 这篇文章借鉴于《如何写出无法维护的代码》一文的风格…… 嘿嘿

相关技巧和最佳实践

要超过别人其实还是比较简单的,尤其在今天的中国,更是简单。因为,你只看看中国的互联网,你就会发现,他们基本上全部都是在消费大众,让大众变得更为地愚蠢和傻瓜。所以,在今天的中国,你基本上不用做什么,只需要不使用中国互联网,你就很自然地超过大多数人了。当然,如果你还想跟他们彻底拉开,甩他们几个身位,把别人打到底层,下面的这些 “技巧” 你要多多了解一下。

在信息获取上,你要不断地向大众鼓吹下面的这些事:

  • 让大家都用百度搜索引擎查找信息,订阅微信公众号或是到知乎上学习知识…… 要做到这一步,你就需要把 “百度一下” 挂在嘴边,然后要经常在群或朋友圈中转发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并且转发知乎里的各种 “如何看待……” 这样的文章,让他们爱上八卦,爱上转发,爱上碎片。
  • 让大家到微博或是知识星球上粉一些大咖,密切关注他们的言论和动向…… 是的,告诉大家,大咖的任何想法一言一行都可以在微博、朋友圈或是知识星球上获得,让大家相信,你的成长和大咖的见闻和闲扯非常有关系,你跟牛人在一个圈子里你也会变牛。
  • 把今日头条和抖音这样的 APP 推荐给大家…… 你只需要让你有朋友成功地安装这两个 APP,他们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在上面,而不能自拔,要让他们安装其实还是很容易的,你要不信你就装一个试玩一会看看(嘿嘿嘿)。
  • 让大家热爱八卦,八卦并不一定是明星的八卦,还可以是你身边的人,比如,公司的同事,自己的同学,职场见闻,社会热点,争议话题,…… 这些东西总有一些东西会让人心态有很多微妙的变化,甚至花大量的时间去搜索和阅读大量的观点,以及花大量时间与人辩论争论,这个过程会让人上瘾,让人欲罢不能,然而这些事却和自己没有半毛钱关系。你要做的事就是转发其中一些 SB 或是很极端的观点,造成大家的一睦讨论后,就早早离场……
  • 利用爱国主义,让大家觉得不用学英文,不要出国,不要翻墙,咱们已经是强国了…… 这点其实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学习是比较逆人性的,所以,只要你鼓吹那些英文无用论,出国活得更惨,国家和民族都变得很强大,就算自己过得很底层,也有大国人民的感觉。

然后,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上,让他们不得要领并产生幻觉

  • 让他们混淆认识和知识,以为开阔认知就是学习,让他们有学习和成长的幻觉……
  • 培养他们要学会使用碎片时间学习。等他们习惯利用碎片时间吃快餐后,他们就会失去精读一本书的耐性……
  • 不断地给他们各种各样 “有价值的学习资料”,让他们抓不住重点,成为一个微信公众号或电子书 “收藏家”……
  • 让他们看一些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和硬核知识,这样让他们只会用 “死记硬背” 的方式来学习,甚至直接让他们失去信心,直接放弃……
  • 玩具手枪是易用的,重武器是难以操控的,多给他们一些玩具,这样他们就会对玩具玩地得心应手,觉得玩玩具就是自己的专业……
  • 让他们喜欢直接得到答案的工作和学习方式,成为一个伸手党,从此学习再也不思考……
  • 告诉他们东西做出来就好了,不要追求做漂亮,做优雅,这样他们就会慢慢地变成劳动密集型……
  • 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剩下的就是运气,并说服他们去‘及时行乐’,然后再也找不到高阶和高效率学习的感觉……
  • 让他们觉得 “读完书”、“读过书” 就行了,不需要对书中的东西进行思考,进行总结,或是实践,只要囫囵吞枣尽快读完就等同于学好了……

最后,在认知和格局上,彻底打垮他们,让他们变成韭菜。

  • 让他们不要看到大的形势,只看到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做好一个井底之蛙。其实这很简单,比如,你不要让他们看到整个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改变人类社会的趋势,你要多让他看到,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有多苦逼,然后再说一下其它行业或职业有多好……
  • 宣扬一夜暴富以及快速挣钱的案例,最好让他们进入 “赌博类” 或是 “传销类” 的地方,比如:股市、数字货币…… 要让他们相信各种财富神话,相信他们就是那个幸运儿,他们也可以成为巴菲特,可以成为马云……
  • 告诉他们,一些看上去很难的事都是有捷径的,比如:21 天就能学会机器学习,用区块链就能颠覆以及重构整个世界等等……
  • 多跟他们讲一些小人物的励志的故事,这样让他们相信,不需要学习高级知识,不需要掌握高级技能,只需要用低等的知识和低级的技能,再加上持续不断拼命重复现有的工作,终有一天就会成功……
  • 多让他们跟别人比较,人比人不会气死人,但是会让人变得浮躁,变得心急,变得焦虑,当一个人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没有办法让自己静下心来,人会失去耐性和坚持,开始好大喜欢功,开始装逼,开始歪门邪道剑走偏锋……
  • 让他们到体制内的一些非常稳定的地方工作,这样他们拥有不思进取、怕承担责任、害怕犯错、喜欢偷懒、得过且过的素质……
  • 让他们到体制外的那些喜欢拼命喜欢加班的地方工作,告诉他们爱拼才会赢,努力加班是一种福报,青春就是用来拼的,让他们喜欢上使蛮力的感觉……
  • 告诉他们你的行业太累太辛苦,干不到 30 岁。让他们早点转行,不要耽误人生和青春……
  • 当他们要做决定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更多的关注自己会失去的东西,而不是会得到的东西。培养他们患得患失心态,让他们认识不到事物真正的价值,失去判断能力……(比如:让他们觉得跟对人拍领导的马屁忠于公司比自我的成长更有价值)
  • 告诉他们,你现有的技能和知识不用更新,就能过好一辈子,新出来的东西没有生命力的…… 这样他们就会像我们再也不学习的父辈一样很快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 每个人都喜欢在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上找理由,这种能力不教就会,比如,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因为工作上没有用到,等等,你要做的就是帮他们为他们做不到的事找各种非常合理的理由,比如:没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得不到的那个事没什么意思;你没有面好主要原因是那个面试官问的问题都是可以上网查得到的知识,而不没有问到你真正的能力上;这些东西学了不用很快会忘了,等有了环境再学也不迟……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上述的这些 “最佳实践” 你要小心,是所谓,贩毒的人从来不吸毒,开赌场的人从来不赌博!所以,你要小心别自己也掉进去了!这就是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的道理。

相关原理和思维模型

对于上面的这些技巧还有很多很多,你自己也可以发明或是找到很多。所以,我来讲讲这其中的一些原理。

一般来说,超过别人一般来说就是两个维度:

  1. 在认知、知识和技能上。这是一个人赖以立足社会的能力(参看《程序员的荒谬之言还是至理名言?》和《21 天教你学会 C++》)
  2. 在领导力上。所谓领导力就是你跑在别人前面,你得要有比别人更好的能力更高的标准(参看《技术人员发展之路》)

首先,我们要明白,人的技能是从认识开始,然后通过学校、培训或是书本把 “零碎的认知” 转换成 “系统的知识”,而有要把知识转换成技能,就需要训练和实践,这样才能完成从:认识 -> 知识 -> 技能 的转换。这个转换过程是需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而且其中还需要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条路径上有很多的 “关卡”,每道关卡都会过滤掉一大部分人。比如: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硬核知识来说,90% 的人基本上就倒下来,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商,而是他们没有耐心。

认知

要在认知上超过别人,就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上做足功夫:

  1. 信息渠道。试想如果别人的信息源没有你的好,那么,这些看不见信息源的人,只能接触得到二手信息甚至三手信息,只能获得被别人解读过的信息,这些信息被三传两递后必定会有错误和失真,甚至会被传递信息的中间人 hack 其中的信息(也就是 “中间人攻击”),而这些找不出信息源的人,只能 “被人喂养”,于是,他们最终会被困在信息的底层,永世不得翻身。(比如:学习 C 语言,放着原作者 K&R 的不用,硬要用错误百出谭浩强的书,能有什么好呢?)

  2. 信息质量。信息质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中的燥音,另一个是信息中的质量等级,我们都知道,在大数据处理中有一句名言,叫 garbage in garbage out,你天天看的都是垃圾,你的思想和认识也只有垃圾。所以,如果你的信息质量并不好的话,你的认知也不会好,而且你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有价值信息的挖掘和处理。

  3. 信息密度。优质的信息,密度一般都很大,因为这种信息会逼着你去干这么几件事,a)搜索并学习其关联的知识,b)沉思和反省,c)亲手去推理、验证和实践…… 一般来说,经验性的文章会比知识性的文章会更有这样的功效。比如,类似于像 Effiective C++/Java,设计模式,Unix 编程艺术,算法导论等等这样的书就是属于这种密度很大的书,而像 Netflix 的官方 blogAWS CTO 的 blog 等等地方也会经常有一些这样的文章。

知识

要在知识上超过别人,你就需要在下面几个方面上做足功夫:

  1. 知识树(图)。任何知识,只在点上学习不够的,需要在面上学习,这叫系统地学习,这需要我们去总结并归纳知识树或知识图,一个知识面会有多个知识板块组成,一个板块又有各种知识点,一个知识点会导出另外的知识点,各种知识点又会交叉和依赖起来,学习就是要系统地学习整个知识树(图)。而我们都知道,对于一棵树来说,“根基” 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好基础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一份地图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地图的你只会乱窜,只会迷路、练路、走冤枉路!

  2. 知识缘由。任何知识都是有缘由的,了解一个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会让你对这个知识有非常强的掌握,而不再只是靠记忆去学习。靠记忆去学习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而对于一些操作性的知识(不需要了解由来的),我把其叫操作知识,就像一些函数库一样,这样的知识只要学会查文档就好了。能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人自然会比识知识到表皮的人段位要高很多。

  3. 方法套路。学习不是为了找到答案,而是找到方法。就像数学一样,你学的是方法,是解题思路,是套路,会用方程式解题的和不会用方程式解题的在解题效率上不可比较,而在微积分面前,其它的解题方法都变成了渣渣。你可以看到,掌握高级方法的人比别人的优势有多大,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更为高级的方法和解题思路

技能

要在技能上超过别人,你就需要在下面几个方面做足功夫:

  1. 精益求精。如果你想拥有专业的技能,你要做不仅仅是拼命地重复一遍又一遍的训练,而是在每一次重复训练时你都要找到更好的方法,总结经验,让新的一遍能够更好,更漂亮,更有效率,否则,用相同的方法重复,那你只不过在搬砖罢了。

  2. 让自己犯错。犯错是有利于成长的,这是因为出错会让人反思,反思更好的方法,反思更完美的方案,总结教训,寻求更好更完美的过程,是技能升级的最好的方式。尤其是当你在出错后,被人鄙视,被人嘲笑后,你会有更大的动力提升自己,这样的动力才是进步的源动力。当然,千万不要同一个错误重复地犯!

  3. 找高手切磋。下过棋,打个球的人都知道,你要想提升自己的技艺,你必需找高手切磋,在和高手切磋的过程中你会感受到高手的技能和方法,有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哇地一下,我靠,还可以这么玩!

领导力

最后一个是领导力,要有领导力或是影响力这个事并不容易,这跟你的野心有多大,好胜心有多强 ,你愿意付出多少很有关系,因为一个人的领导力跟他的标准很有关系,因为有领导力的人的标准比绝大多数人都要高。

  1. 识别自己的特长和天赋。首先,每个人 DNA 都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比大多数人 NB 的东西(当然,也可能没有),如果你有了,那么在你过去的人生中就一定会表现出来了,就是那种大家遇到这个事会来请教你的寻求你帮助的现象。那种,别人要非常努力,而且毫不费劲的事。一旦你有了这样的特长或天赋,那你就要大力地扩大你的领先优势,千万不要进到那些会限制你优势的地方。你是一条鱼,你就一定要把别人拉到水里来玩,绝对不要去陆地上跟别人拼,不断地在自己的特长和天赋上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彻底一骑绝尘。

  2. 识别自己的兴趣和事业。没有天赋也没有问题,还有兴趣点,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年,Linus 就是在学校里对 minx 着迷了,于是整出个 Linux 来,这就是兴趣驱动出的东西,一般来说,兴趣驱动的事总是会比那些被动驱动的更好。但是,这里我想说明一下什么叫 “真 ∙ 兴趣”,真正的兴趣不是那种三天热度的东西,而是那种,你愿意为之付出一辈子的事,是那种无论有多大困难有多难受你都要死磕的事,这才是 “真 ∙ 兴趣”,这也就是你的 “野心” 和 “好胜心” 所在,其实上升到了你的事业。相信我,绝大多数人只有职业而没有事业的。

  3. 建立高级的习惯和方法。没有天赋没有野心,也还是可以跟别人拼习惯拼方法的,只要你有一些比较好的习惯和方法,那么你一样可以超过大多数人。对此,在习惯上你要做到比较大多数人更自律,更有计划性,更有目标性,比如,每年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技术,并可以参与相关的顶级开源项目,每个月训练一个类算法,掌握一种算法,每周阅读一篇英文论文,并把阅读笔记整理出来…… 自律的是非常可怕的。除此之外,你还需要在方法上超过别人,你需要满世界的找各种高级的方法,其中包括,思考的方法,学习的方法、时间管理的方法、沟通的方法这类软实力的,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trouble shooting 和 problem solving),设计的方法,工程的方法,代码的方法等等硬实力的,一开始照猫画虎,时间长了就可能会自己发明或推导新的方法。

  4. **勤奋努力执着坚持 **。如果上面三件事你都没有也没有能力,那还有最后一件事了,那就是勤奋努力了,就是所谓的 “一万小时定律” 了(参看《21 天教你学会 C++》中的十年学编程一节),我见过很多不聪明的人,悟性也不够(比如我就是一个),别人学一个东西,一个月就好了,而我需要 1 年甚至更长,但是很多东西都是死的,只要肯花时间就有一天你会搞懂的,耐不住我坚持十年二十年,聪明的人发明个飞机飞过去了,笨一点的人愚公移山也过得去,因为更多的人是懒人,我不用拼过聪明人,我只用拼过那些懒人就好了。

好了,就这么多,如果哪天你变得消极和不自信,你要来读读我的这篇文章,子曰:温故而知新。

(全文完)

纸质书籍还是网络教程,我们要如何选择学习

场景

其实你完全可以这样想,在这一个问题上,我们两个选了两条相反的路,虽然不知道对错,总有一条更接近真理,这是值得开心一件事。

书籍是落后技术的代名词,因为书籍的编写/出版往往以年进行计算,所以在出版之后就已经不是最新的内容了。而网络教程可以随时更新,不受纸质书籍版本的限制。然而,网络教程也有其固有缺点:不成体系,任意发挥。

纸质书籍

注:以下声明都指的是比较优秀的书籍,而非一些由国人写的滥竽充数、凑点字数就出版的垃圾。。。

  • 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 比起电子书更好的阅读体验
  • 书籍出版比较严苛,所以内容整体质量会更好(例如错别字问题)

网络教程

  • 可以随时更新,可以永远都是最新的知识
  • 可以附上 code即时预览
  • 方便对内容进行收藏、标注和整理